2016年1月23日 星期六

[京都篇] 經過8年的時間,終於完成了學日文的初衷

很多朋友都知道我是福山雅治的粉絲(還算不上狂迷就是了),可是當有人問我最初學日文的原因是不是福山時,我基本上都是給予一個「まぁ」不置可否回覆,其實就是因為福山從來也不是導致我要學日文的主要原因。

我在2007年開始真的下定決心要報讀hku space的日語入門,除了當時mphil生涯開始後覺得自己要學第三語言外,其實主因是日本的舞台劇。

沒錯,因為想不用字幕都可以看明白日本的舞台劇。說清楚一點,是為了可以看藤原竜也的舞台劇。

是咁的,我在year 3那年在宿舍內被同房Jessica召喚說一起看《死亡筆記》電影版的第一集,從此便掉進了哈日的深淵。

Jessica常恥笑我說我迷戀日本的時間慢了幾十拍,像我這樣的80後,要哈日應該是90年代中期木村拓哉超紅的那個時期。話說《Love Generation》我是在中學時期有看完跟人家借的vcd的,可是也沒有很喜歡日劇。當然這也是跟當時入手難度有關啦,當年要看日劇也不是容易的事,要到信和買老翻也要錢好嗎?我可是到了中一還是一個星期只有10元零用錢的可憐蟲。

結果就是這樣當人家都在迷韓星的2007年,我就一頭掉進了藤原竜也的世界中。這才發現,這傢伙原來不是拍電影出身,而是演舞台劇成名才繼而被找去拍《大逃殺》的。

當年要在網上獲取資源,要數頭號方法應該是bt,再來就是winmx。由於住在宿舍的原因,電腦基本上是長期開著的,結果就是這樣24小時不停的開著bt和winmx來下載可以找到的資源。

那個時候大陸有一個固定的粉絲論壇群組會翻譯藤原竜也所出演過的舞台劇(日本的舞台劇有不少會有影碟版)、日劇和電影。就這樣我在宿舍除了上課之外大部份時間都是在看藤原竜也的日劇和電影,看到Jessica最後在我應該要寫畢業論文的時候有苦口婆心的勸我不要再沉迷了,當時正在看的是《新撰組》,49集的大河劇我好像不到一個星期便看完,沒記錯的話我一天內看完7集吧?

我記得當年xanga的日記有不少篇也是在記自己看了些什麼日劇、有何感想的,可惜xanga都完蛋了。

至於福山雅治,其實是我因為藤原竜也而從頭看《古畑任三郎》的時候發現的。說起來,我知道福山原來是歌手、原來是「二佬」是再後來的事了。

我很記得當年同學系還有一位師兄也是日文了得的,我有問他說「要不用字幕可以看明白日文的舞台劇,日文大約要學多久?」答案是什麼我也記不起來了,反正應該就是不會很簡單便可以到達那個水平吧。

終於,在8年後的2016年,第一次進入劇場看舞台劇。


得知這套劇是很機緣巧合的,其實我很久已經沒有主動在留意藤原竜也的消息。在11月中的某一天無聊在網上左按右按發現了此劇的宣傳,剛好又發現在大阪有公演,而又剛好還有票可買。



等第兩個月時間,終於到了今天。






這套劇改編自英國劇作家Alan Ayckbourn所創作名為《Relatively Speaking》的喜劇,故事圍繞四名角色之間因言語以及自我想像而成的誤解。

這位演了無數變態奇怪角色的藤原竜也(變態角色專業戶?),難得的喜劇作品。

當然要說藤原竜也的舞台劇,能看到他演出莎士比亞的劇作當然是最好,可是這也是可遇不可求……

藤原竜也經常被指表情和動作過於誇張,連綜藝節目也有在摸仿他。說真的他拍的日劇其實也不太好看,原因很大程度便是把演舞台劇的那一套演法放到日劇中其實並不適合。可是今天現場看了舞台劇,我只能說句「舞台劇就是要這樣演!」

經過8年的時間,終於完成了學日文的初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