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7日 星期一

[京都篇] 求職(12):淺談兩大電器連鎖店

昨天終於完成了為期十次(因為第一次髮色問題無法上班,結果實際只有九次)的售貨員「體驗」,更加確定了我並不適合這個行業 XD 上一篇有為自己定了個小目標,結果其實是超額完成,不但成功地sell了香港台灣中國人買東西,連日本人也有在我破爛的日文推銷下買了東西。而在這九次的工作中,竟然也被調了一次分店,大概是我只做完3月第一個星期,所以調我到剛好缺人的分店「攝時間」吧……

就是因為有在兩家大型連鎖電器店站過,所以有以下這篇純文字版對比文!(頭盔:當然一家分店不代表整個公司,可是若非公司政策分店又怎會有這行為呢?)

先說說共通點,我想這不只我待過的兩家連鎖店,應該是都適用吧。

-找人問東西請看清楚職員的打扮:

基本上日本的電器店都有兩大類的職員,一是該店自行聘請的,一是由不同生產商聘請的,兩者的分別在於身上穿著的背心。若你要找人問「xx產品在哪」、「都是捲髮器可是xx與yy有何分別」之類的問題,請找穿著該店制服的職員來問,原因是屬於生產商旗下的職員其實不一定懂回答你,最後其實他也是把你轉介到該店職員。另外就是當你接近生產商旗下的職員時,他最後向你推銷自家品牌是常識吧?

不過話說回來,即使你向該店員工查詢「都是捲髮器可是xx與yy有何分別」,對方9成機會也是無法回答你的,尤其是美容類產品,你也看得眼花時你不是希望對方可以清楚知道所有產品的分別吧?餘下的1成是你好運找了個資深的員工或他本身也有在用那東西 XD

當然,你問他「這怎樣用」、「這產品有何特點」之類的問題,9成時間下是能得到標準答案的。可是你若要問這類問題,請你問生產商旗下的員工,他們理應會比較清楚~

以下是分別:

X店:

話說我工作的分店在大阪旅遊熱點,大部份遊客基本上也會逛這家電器店吧。雖然這是電器店,可是為了做遊客生意所以也在賣藥妝,若你想一口氣買完要買的東西,這店應該可以完成你8成的購物名單。

要不要買那個東西,最重要看的是價錢吧?網上有不少台灣人有討論過該店網站跟實體店鋪價錢有差異,我想說的是不只網站跟店鋪會有差異,不同分店、同一分店不同時期也會有差異的說~所以要買便宜東西請貨比三家,有時間又不急要買、旅程還沒要完的話可以隔個幾天再去看一看,當然這不保證一定會變便宜,也有可能是由減價變回原價的。

而標價這東西,9成9的情況下標價就是定價,雖然有中國旅客曾經問過我「日本不是都可以講價嗎?」,我當時對此表示驚訝,在日本的大商店不是不存在講價這回事嗎?可是後來有看到日本本地人在決定要買之前有向同事問可不可以便宜一點,而日本人同事又真的會向樓層負責人查詢,最後又真的有減一點點價,可是有回贈的點數會減少之類的條件;但亦有看過不能減價的情況。所以價格的最終決定權在樓層主管手上,若不是你真的表現得非買不可,基本上賣場的職員是不會幫你去問主管的。還有重點是若回贈點數減少是必要條件,那身為外國遊客的你基本上不會成功,因為你沒有會員卡、而且不會講日文好嗎?

另外賣場中不是多數會看到「best sell no. 321」的那種牌子嗎?那可能只是店家當月需要推銷而完成銷售額的型號……

Y店:

由於我只在這連鎖店的某分店站了兩天,所以以下的情況只是根據這兩天的觀察而得來的喔。

首先與X店最大的分別是Y店採取的是「mark人」的政策,也就是當你走到某區域時,自動會有該店職員上前「招呼」你。基本上該店職員對於那個區域大部份的產品都有基本的掌握,而當你離開那個區域走到另一區域(例如從「生活用品」區域走到「影音區域」),mark你的職員便會離開,除非你是大豪客要買全屋家電,mark你的職員才會一直跟到最後(昨天有看到一家人拿著新居平面圖和職員在樓層轉轉轉了三小時有多,他家三個小孩快要反轉整個樓層……)。

可是正是這mark人的制度讓我完全沒事可做好嗎?我又不好意思在該店職員在跟客人介紹產品時插嘴,重點是他跟本沒有講到產品的重點!

而對於這店,我最想說的就是價格的問題。這店標價並不一定等於定價。例如當你跟生產商旗下的職員聊很高興,表示要買東西時,該店職員便會過來跟你用平板電腦查看價格,也就是這店是存在「講價」的情況,而且是一定要講價!我聽得最清楚的是「原價稅前37000yen的產品可以減7000yen」!當然雜貨應該是沒有這個空間,我看到客人也是拿了就去付款,可是我賣的也不算大型家電(至少在X店時有遊客會買,大小也是可以當成手提行李上機的)也能講價,所以不懂日文的你……嗯……

以上。

至於X店和Y店分別是指哪兩家,有興趣的朋友自己來私下問我吧 X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